毛遂自荐
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,秦兵攻打赵国,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。平原君在众多门客中挑选来挑选去,只挑出了十九位。
毛遂当时刚做了平原君的门客,平原君对他根本不熟识,但是毛遂非常勇敢,在众人面前,自己推荐自己,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。
一言九鼎
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,很多人都劝说过,都没用。
这时毛遂执剑上前,向楚王分析时局,指出利害关系,楚国和赵国一样,都经常受到秦国的侵扰,如果两国联合,也是为楚国除去了心头大患。
终于说服楚王,订立了两国联合抗秦的盟约。
平原君圆满完成任务,回到赵国时,称赞毛遂道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……”
意思是说:“这回毛先生到楚国一趟,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髙,像九鼎大吕似的重要了。”(大吕,周庙大钟,也是国家宝器。)
出自《史记.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释义
毛遂自荐: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。
一言九鼎: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、很有作用。
思考
1
毛遂有理想,他在平原君府下当门客,不是为了吃白食,而是希望能被平原君赏识,发挥自己的才能,做出一番事业。
他有目标,借助秦国攻打赵国的机会,游说楚王,帮助赵国渡过难关,取得成就,获取美名。
他有方法,有胆识,主动推荐自己。
比较关键的是,他有真本领,能够洞察局势。
他不只考虑到当下,赵国实力不敌秦国,可能会灭亡。灭亡后,秦国实力更强,楚国也会受到威胁。
他还考虑到之后的事情,做出的推测合情合理。因此,他说的话才能让楚王接受,显示出话语的分量很重。
要想说话有分量,有作用,就要有深刻的思想。
勤学知识、苦练思维,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现代信息繁杂,每个人都能发声,众说纷纭,观点不一。
如果没有自己的判断,很容易迷失。
今天信这个,明天信那个。
网上的信息无法确保真实,要多方搜集资料,从权威媒体、杂志里寻找信息,经过比对之后,才能做出判断。
不要“拿来主义。”
要有自己的判断力,自己进行选择,要不要相信。
2
从楚王的角度出发,他一开始只是旁观者,虽然知道秦国要攻打赵国,但没有其他行动。
他只看到眼前,没看到之后会发生的事。
不能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
就像下象棋,要推演,考虑之后的局势,给自己下一步棋提供参考。
有前瞻思维,比如做计划、做规划。
国家有五年规划,涉及多个领域,有的行业还有十年发展计划。
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五年规划。
五年的时间不长、也不短,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原本高三的学生,毕业开始工作。
原本恋爱的情侣,结婚、生子。
提前规划,做到心里有数,做事更有底。